解溪穴寻穴方法及作用
解溪。解,散也。溪,地面流行的经水也。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,流溢四方。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,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,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,故名解溪。
取穴:
解溪穴是在人体足背上的一个穴位,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,当(踇)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。由于解溪穴的位置与人体绑鞋带的位置相近,所以该穴位又被称为草鞋带。此穴位的物质来源是由丰隆穴流散过来的经水,到了此处之后,这些经水就如同鞋带一般没有固定路线的散开,这也是被称为草鞋带的原因之一。解溪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,主要是帮助人体舒筋活络、清胃化痰。中医上认为解溪穴有诸多的功效和作用,比如:通经活络、舒筋利节、健脾和胃、清胃化痰、镇静安神的作用等。应用:
从五行来看,解溪穴属火,通过泻能够泻出足阳明胃经的热气和火气,所以此能治疗胃肠不通、积食积热以及由于腑气不通而引起的便秘、腹胀等问题;足阳明经热和肝火上身能够引起头痛、眩晕等症,通过从解溪穴泻掉身体内的火气就能减缓这些病症;足阳明经在人体的头面、下肢和踝关节周围都分布有相应的穴位,所以解溪穴能够治疗足阳明经所经过的穴位。1、配条口、丘墟、太白,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,主治膝股肿痛,脚转筋。3、配商丘、丘墟、昆仑、太溪,有舒筋活络的作用,主治踝部痛。穴位养生:
按摩的话可以通过点按、按揉的方法来按摩刺激解溪穴;艾灸可以采用艾条灸灼10-15分钟或者用艾柱灸灼3-5壮即可